图片新闻

期次:第3期       查看:253

  偶园偶园,位于青州城南偶园街197号。偶园的历史,有多种说法,有人认定它是由明朝衡王府的东花园改建而成的。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皇帝朱见深封其第七子朱佑楎为衡王,于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就藩青州。衡王在建造起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的同时,在东华门外建造了一座花园,名东花园。根据明王朝的规定,东花园的布局和规模,都跟皇帝宫内的御花园相仿。当时,凡是御花园内有的设施,这里也有,只是规模略小而已。大约过了180多年,清朝的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冯溥,在告老还乡之前,将他在北京的万柳堂献给皇上,皇上就把原衡王府的东花园赐给了他。冯溥将东花园又进行了一番整修和改建,即取名“偶园”,取“无独有偶”之意。这种说法在青州城乡颇为流行,却没有文字依据。清咸丰《青州府志》载:冯溥既归,辟园于居地之南,筑假山,树奇石,环以竹树,曰偶园。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偶园的原貌,据冯溥的曾孙冯时基所著的 《偶园记略》介绍,原为一组宅第、宗祠、园林三结合的古建筑群。除去为数众多的竹木花卉以外,主要的建筑设施有:一山(人工堆砌的假山,分东、西、中三峰)、一堂(佳山堂)、二水(洞泉水、瀑布水)、二门(偶园门木耆绿门)、三桥(大石桥、横石桥、瀑水桥)、三阁(云镜阁、绿格阁、松风阁)、四池(鱼池、蓄水池、方池、瀑水池)、五亭(友石亭、问山亭、一草亭、近樵亭、卧云亭)。石亭前的太湖石奇巧为一方之冠。另外,还有小斋、幽室、山茶房等建筑。园门上有一匾额,上书“偶园”二字。门内的四扇石屏上镌刻着明朝高唐王的篆书。据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至清末“山石树木,大概虽存,而荒芜殊甚”,仅存一山一堂一阁。
  偶园的规模虽不大,但它结构严谨,布局得体,别有一番情趣,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园林建筑艺术。园内,亭阁棋布,怪石嶙峋,泉水叮咚,竹柏森森,花木隐翳,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小桥回廊曲径通幽,洋溢着令人流连忘返的魅力。其中,最有特点、最富吸引力的还是佳山堂前,以三峰假山为主体的那一组了。它是由明末清初著名的叠石家张南垣设计督砌,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具有康熙风格的一座人造假山,她浓缩了九州山川秀水,石峰参差,亭台错落,溪流蜿蜒,瀑高潭深,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被誉为国宝。
  除了假山,园中的13块“太湖石”,玲珑剔透,造型别致。在当时有“一两石头一两银”的说法,可见这些天然巨石的珍贵。其中,有4块天然的太湖石,绉、丑、漏、透、瘦皆备,为园中奇石之冠,实为极品。久而观之,四石“疏可走马,密不通风”,蕴涵着书法篆刻的神韵,其外形轮廓、特征分别酷似繁写体的 “福、寿、康、宁”4字,令人玩味无穷。“石以丑为美”,将这4块天然巨石,恰如其分的组成“福、寿、康、宁”,透出浓浓的隐逸意识及博大精深的石文化内涵。据史料记载,偶园中的这四块奇石是明衡王祝寿时地方官宦贵人赠送的礼品贡石。这4块奇石已被载入《中国赏石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