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话牛

期次:第5期    作者:刘作民   查看:256

  今年是牛年,关于牛的话题自然也就多了起来。牛是人们十分熟悉的家畜,妇孺皆知。牛,是吃苦、耐劳、温顺的象征,它,不计名利、默默无闻,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喜爱。这种爱牛、敬牛的感情在古代的咏牛诗中有着集中而深刻的描写、反映和寄托。
  最早提到牛的应算是《诗经》了。其中的《王风·君子于役》分两节的诗里,各有一句写到牛:“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日之夕矣,羊牛下括”。意思都是太阳落山了,牛羊回圈了。它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傍晚时的景色。唐诗中有很多写牛的诗句,写得很美。如: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王维《渭川田家》);牛羊识僮仆,既夕应传呼(杜甫《返照》);漠漠野田草,草中牛羊道(张籍《野田》)。宋以前的诗歌中提到的牛,大都只是点缀风景的道具,地位跟羊没有区别,通常“牛羊”并用。到了宋代诗人的笔下,牛已经是单独出现,羊马不再和牛相提并论。牛也成了诗中的主角,而不再是写景状物之作。如: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点点归(张舜民《村居》);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李弥逊《云门道中晚步》)。从“牛背无人卧”中,我们还能够读出农民体恤牛的辛苦,“牛卧春犁”也能读出诗人对牛的贡献的赞美之情。写牛的诗还有好多好多。如“牛蹄彳亍牛尾摇,背上闲闲立春鸟 (清王恕 《牧牛词》)”。写出了牛性情的温和。“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宋梅尧臣《耕牛》)”。写出了牛耕作时环境的恶劣,赞颂了耕牛吃苦耐劳的精神。“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宋王安石《和圣俞农具诗》)。”不仅写出了牛耕作的勤劳,还赞扬了耕牛虽然对众生贡献很多,而自己却一毛不取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众多的咏牛诗中,我最喜欢的是李纲的《病牛》和孔平仲的《禾熟》这两首诗。
  《病牛》诗是这样写的:耕犁千亩实千箱,历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第一句写牛的丰功伟绩,牛不停地辛勤耕耘,成千上万的粮仓都装满了。第二句写牛的悲惨遭遇,老牛筋疲力尽了而没有人同情。三、四句笔锋一转,写出了一个一般人很难企及的境界。只要广大人们能够吃饱穿暖,我自己瘦弱中病倒在残阳中也心甘情愿。此诗用感人的笔墨,勾勒出牛那崇高而又伟大的形象,读来让人震颤。
  《禾熟》是这样写的: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此诗中的“老牛”在完成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完成秋播秋种任务后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地安卧在坡头的夕阳中。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
  两首诗写的都是牛,实质上诗人写的都是自己。两个诗人的经历不同,抱负不同,因此塑造出的牛的形象也就不同。李纲是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而被两次罢相。他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他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国家和人民,只要国家安全,人民幸福,自己“羸病卧残阳”也十分欣慰。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曾多次遭受贬谪,做过地方官吏。对农村的熟悉与了解,使他能够真切而生动地描绘出农村风光;而对官场的厌倦情绪,也正好借这野朴的乡村风俗得到淘洗和宽慰。读《病牛》诗,总觉得太悲哀、太凄婉、太心痛、太无奈。读《禾熟》诗,让人觉得舒适、悠闲、轻松、自然。因而,我更欣赏 “啮草坡头卧夕阳”中的老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