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我与“Ta”的倾城时光

———写在第十八个记者节来临之际

期次:第33期       查看:40




  我报名参加新闻中心大学生记者团的那一天,阳光很暖,暖到心里去了。从那天开始,我想我真正成为了一名学生记者。
  我一直在这条路上走着,回头一看,竟然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上周团学“双代会”,和大一期间在弘德书院学生会一起工作的同学聊起来,“哎呀,你现在还在做新闻这一块啊,在弘德新闻部的也就你现在还写着吧!”我其实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是笑了笑,“是吧!我不想让自己闲下来。今年在学院里也接手了传媒中心,打算明年跨专业考新闻类研究生。”凡是做过新闻工作的人,都知道新闻人白天跟活动,晚上加班加点熬夜写稿。所以有许多人一开始是怀揣着满腔热血参加了学校各大新闻组织,可终究熬不过奔波在外,晚上还要窝在床上听着舍友酣睡声独自打鸡血码字的辛苦。我很幸运,自己并不是被大浪淘沙冲走的那一个。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作为一名大学生,自身的经历其实很大一部分是重复了好多前人走过的路,但对我自己来说,这条路却是我人生经历中最独特的一段。与文字为友,可以使自己淡然处事,在纷杂的环境中,有自己一块小小的遗世独立的天地。庆幸自己遇到了这样一个“Ta”,一个让我欣喜并且让我为之疯狂的“Ta”。这个既需要有入世的胆量,又需要有出世的情怀,公正地描写每一个人物,客观地表达每一件事情。
  我在学生记者的这条路上走着,不管是鲜花还是荆棘都成为了沿途不可或缺的风景。大一刚写新闻稿时,为了写好那字数并不多的一篇稿子,修改了一个月。每一次的修改都在说明我是在一点一点地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写作能力上的提高,更是收获了一份革命战友般的友情。
  第一次独自一个人完成一个采访任务时,在心里彩排了好多遍,准备好想要问的问题后,鼓起勇气给受采访的老师打了电话,之后只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结束了我的采访,对仅有的录音反复地听,获取里边的关键内容,后期文章也是多次修改后上交给了老师,从点击发送后的那一周起,每到周五都会去宿舍楼底拿报纸看,一方面是期待着自己的文章可以登报,另一方面,也在认真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终于有一天,看见自己写的文章刊登在了校报上,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记者笔下的人物应该是鲜活的,写出的故事应该是有趣的。浮躁的心态并不能打造出精品,所以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去支撑,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匠心。在采访一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时,因为前期并没有很了解他,于是“尾随”了他两天,看他上课的状态,课外活动的情况,在充分了解他的生活之后,下笔写出来的他有了生活的气息。
  从成为学生记者的那天起,抱怨过工作的辛苦,但从来没有厌烦过这份工作,因为对记者这份职业的崇敬,对文字的热爱,并不是科班出身的我,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记录书写着校园故事。已经大三,依然继续前行,看着和自己同样热爱这份工作的学弟学妹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与感动。在学生记者的这条路上,我们有战友携手而行,我们不曾孤单。
  回想自己的大学生活,细细品味做学生记者的醇香,这一段时光,真的很美好。 (赵一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