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所冬至温暖胜意

期次:第39期       查看:74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首简单的二十四节气歌又唤起了许多乡愁,有人盼望着冬天,有人数着日子过冬,但无论如何,冬至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如期而至了。
  二十四节气,似乎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或者说它已成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生活中的一份记忆,可哼唱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古老歌谣时,于记忆中索寻的,是在家的时候,外公提醒我们要添衣防寒了,年轻人已经对这样集广大人民智慧结晶的成果没有了关注亦或者说庆祝吧。
  冬至的庆祝方式也随着地域的不同而不同,不同的地域风俗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在他乡,今年冬至于我有了新的意义,集思念和团圆于一体,以前在家里的时候,我们全家人会聚在一起来庆祝这个节日,现在到了学校,没机会和他们团聚。但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家中的亲人,道个平安,未尝不是一种美好。因为有家人,冬至成为了一个思念的日子,也许正是因为这遥远的思念,才会对它的感触更加深厚。不管身处何地,不管风俗有多不同,仍然要去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祝福。
  饺子是北方冬至日里必吃的食物。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因此这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惯了。
  汤圆、年糕是南方冬至日里必吃的食物。过了冬至有“添岁”之意,一块年糕是必不可少的,就是讨个一年比一年高的彩头。而在姑苏地区,冬至夜晚畅饮冬酒是流传至今的传统。冬酿酒是由加了桂花的米酒酿制的,清凉甘冽,保质期却只有两三周,是真正属于冬至的酒。
  冬至与圣诞节每年都结伴而来,一前一后差不了几天,然而它们的“待遇”却完全不同。圣诞树、圣诞卡、平安果等圣诞用品来势汹汹,把冬至的水饺挤得“又扁又瘦”。大家不仅把西方的节日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还创造性地把自己的传统文化纳入其中。但在欢乐狂欢之时,希望我们别迷失了自己,静下心来想想该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节日。忘记了乞巧节,过情人节;忘记了冬至,过圣诞节。
  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以家庭为核心,多是全家团聚,而舶来的洋节则多是朋友相聚、逛街娱乐,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中国传统节日与洋节有不同的“待遇”似乎顺理成章。但倘若我们拿出同样的热情去对待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会发现,冬至比圣诞节更有“味”。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冬至佳节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的象征。愿国人能细细品味这个节日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去保护它,弘扬它,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付佳)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