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始终桃李四季

——记我校2021年度教书育人标兵李红梅

期次:第21期       查看:397


李红梅,我校 2021 年度教书育人标兵,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 2项、教研课题 3 项,获得山东省文化厅、潍坊市、潍坊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次被评为潍坊学院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入选“潍坊市百名理论人才”、潍坊学院“杰青”计划,荣获“潍坊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人才”

“潍坊市中青年社科学研究十佳拔尖人才”等称号。作为一线教师,她善于将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教育理论的研究相结合,力求从时代和学科前沿出发,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时改进和调整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无数桃李,在她恒久的初心里开满了四季。

 

学生记者  朱军羽

 

唯爱可为灵魂摆渡

 

  作为一名亲眼目睹改革开放带来国运转机,科学技术引领国力腾飞,无数青年人因读书求知而改变命运的“70后”,李红梅对师者充满了敬畏。她说:“教师就像是摆渡人,在从此岸到彼岸的旅程中,教师的划桨破浪承载的是学生灵魂与知识的双重提升。我自己是这种教育摆渡的受益者,也希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摆渡人,用自己的坚守和传承,帮助学生自由地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并助力祖国的发展与繁荣。”
  “教书育人就是爱的事业,如果没有爱,教育就失去了灵魂。即使你有很高的学识、耀眼的才华,如果忽略了对学生的爱,教育结果也会大打折扣”。李红梅边批改外国文学课的小组作业边说。师者渡人,首在渡心。多年来,李红梅秉持着“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的理念,始终奋斗在教学一线。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是第一次接触外国文学的课程,第一次布置的小组作业完成得差强人意,李红梅一向对自己和学生保持着最严格的要求,可即使作业情况完成得不好,她也很少用“重话”伤人,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循循善诱中引导学生自我反省,深受学生喜爱。
  “一开始觉得不习惯,还是第一次上课要分小组,规规矩矩地和组员坐在一起,还有‘亮考帮’作业和戏剧拍摄任务,可后来在红梅老师生动形象的课堂上,我对外国文学越来越有兴趣,每周都盼着上这节课。”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三班的刘雨秋如是说。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李红梅始终坚持将心比心、以诚换诚的原则,她坚信只有真心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将真心交付于你。李红梅总是以欣赏和宽容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她经常对学生说:“学习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不要害怕犯错。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你就已经迈出了接近真理的第一步。”同时,她也经常会根据每班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最能有效调动学生神经的话题和策略,以轻松的姿态、舒适的节奏进行自然、平等、真诚的课堂沟通。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让她得到了学生们的衷心拥护。
  她的爱不仅仅是只播撒给那些优秀的少数人,而是平等地惠泽于她的每一位学生。李红梅善于从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优点和长处,并能予以真诚的肯定和赞美。她知道,尤其对那些普通学生而言,鼓励的话语,惟其稀少,所以才常常会有价值万金的作用。一旦帮助这些学生树立起了信心、激发起了斗志,他们的人生设定很可能就会由此改变,而不是较早地甘于接受生命状态的晦暗无光。
  一位曾因父母婚姻破裂而愤世悲观的女生,在她的引导下,不仅渐渐改变了对人生的消极态度,还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并在那里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一位曾经专业课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在她的指导下,毕业论文获得了山东省优秀毕业论文的荣誉。还有更多的学生在毕业多年以后,仍常常会通过电话、微信的形式向她汇报和分享工作的成绩与快乐。李红梅说:“学生们是把我当成了真的亲人,才会有如此的信任。他们的路越走越光明,我成全了他们;他们越来越好,反过来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为师信念,他们也成全了我。”

 

身教树起勤苦学风

 

  李红梅是一个重“行”胜于重“言”的人,她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她认为作为教师,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身上看到激情、受到感染。学风的养成更是如此,只有以身作则树起勤苦榜样,才能让勤苦学风润泽桃李。
  “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李红梅常用华罗庚的这首诗来勉励自己的学生,相近的信念、相似的情怀,从专科起步,直至博士毕业,勤奋刻苦是李红梅朴实无华的人生秘法,她总是在自觉地摄入知识,自觉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课堂上她的从容自信,背后的支撑却是夜以继日的付出与努力。为了给学生备好一节课,花上两三天的时间去搜集资料已是常事,而为了给学生开好一门新课,她更是甘愿花费三四年的时间对课程的每个知识节点、每个授课环节进行认真打磨。
  2016年以后,在承担一线教学任务之外,李红梅又兼任了文学院行政管理工作,并承担了两年的教职工第二党支部书记。为了尽可能做好多岗位工作的协调,不让自己的教学质量受影响,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她都力求当日事当日毕,为此她经常加班至深夜,每天下班,她办公室的一星灯光总是照亮整个楼道,关了灯回到家,匆匆扒几口饭,她又不自觉地就拿起专业课书籍。直到夜色深沉,才在家人的一声声催促中放下工作。工作与生活的忙碌固然辛苦,但李红梅不怕累,只怕没有目标的瞎忙。每天在有意义的工作中,即使苦,也丝毫未察。
  2019年12月,刚刚从国外访学归来的李红梅,尚未调整好时差,就接到了要其紧急参评山东省一流课程建设的工作通知。15天的时间要录制两个参赛视频,并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同时还要准备300多页的评审材料,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高难度的工作要求,让许多老师还未开始就选择了放弃。但李红梅不想让这项任务成为文学院工作的一页空白,更不想让师生共建了三个学期的课程实验付诸东流,她毅然挑起参加评审的大梁。但作为一名文科教师,网络操作技术的劣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新技术掌握的迟缓,都无形中加大了她的工作难度。那段时间,她除了睡觉吃饭之外的时间几乎都在忙碌着。但令人钦佩的是,她最终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最终,她的课程被评为山东省一流课程。
  由于工作关系,李红梅经常给学生批阅论文、修改稿件。2018级汉语言文学三班张沛霖同学对此深有感触地说:“老师针对文章中的一个片段甚至是一个词汇,她也常常要求反复打磨、修改。”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作风虽然一度也让张沛霖等同学难以适应,但日子久了,凡是经历过类似打磨的学生,常常会发自肺腑地说,跟着李老师收获良多,这种收获不仅是某种具体的技能,更是一种对待工作、对待人生的态度。
  最让李红梅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给学生分配任务时,出于对工作强度的担心,本想尽可能减少工作量,让学生更轻松一些,但他们却说:“老师,大学期间,勤奋学习不是学生的天职吗?”一瞬间,李红梅仿佛看到了求学时期的自己,也看到了多年后这些学生的未来。

 

 

初心鲜活四季桃李

 

  “优于别人,不如优于过去的自己。”是李红梅自己和学生共同奋进、共同勉励的人生座右铭。人生奋斗的征途,难免会遇到各种激烈的竞争,也难免会面临各种名利的诱惑,但李红梅始终保持一颗对教育的初心。她认为,师者之贵,不在于鲜花、荣誉的多少,而是历经沧桑之后,依然对教师职业葆有永远的敬畏之情;安享福乐之时,依然对自我的人生格局抱有永不懈怠的提升之意。李红梅很少将自己纠缠于一些不必要的世俗纷争之中,她不善应酬,乐意在教书育人的简单生活中寻找宁静,在枯燥与清苦中感受教师职业本有的立身施教的快乐。
  李红梅在攻读硕士、博士的时候,高学历并非像现在如此热门。那时让她两度毅然辞别舒适稳定的工作环境,一而再坐起了冷板凳的,只是她对自己所学专业一片虔诚的喜爱。在读博士期间,由于没有工作和收入,她一度靠借债与勤工俭学才度过三年。正因如此,在攀过高峰、沥过泥泞、沐浴风雨之后,李红梅那颗向文学、向师道的初心才愈发坚定。
  在学术领域,李老师对自己一向高标准、严要求。她先后主持过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过4部著作。其学术专著《伍尔夫小说的叙事艺术》获评潍坊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她主持编撰的《莫言经典作品导读》获评潍坊市“风筝都文化奖”。其任副主编完成的《比较文学术语汇释》,获评山东省文化厅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在教学领域,李老师同样体现了一名优秀教师所具备的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2011年1月,她负责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所设置的比较文学、中西文化比较、西方文论、外国文学四门课程同时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实现了我校比较文学学科课程建设的一个历史性突破。2013年6月,由她主持完成的1项省级教研课题结题成果被评为潍坊学院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2020主持建设的外国文学课程再次被评为山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1年主持的外国文学课程又再次被评为山东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
  “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正是李红梅心中对师德、师魂的最生动形象的阐释。面对总书记的要求,李红梅说自己曾经的成绩不过些微细小,在师德师魂建设路上,她永远要做起步者、奋斗者、进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