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请不要被疫情困在原地

期次:第29期       查看:213

最近跟几个同学谈心,他们普遍的状态是,很迷茫,疫情不知何时结束,对未来的影响尚不可知,摆在面前太多的不确定性,搞得自己对当下也无精打采。

我问他们,你知道从武汉封城到现在过去多久了吗?

掐指一算,一千零三十余天。

他们都张大嘴巴,哇,原来疫情已经持续这么久了。而我们,却还停在原地。

我又问,武汉封城,是2020年1月,那时你们是高考冲刺阶段,你们有因为疫情无精打采吗?

回答没有。

为什么?因为目标清晰,决心强大,有事可做。

那现在呢?

所以,现在的意兴阑珊,本质上跟疫情关系并不大,只是自己的内心越发虚无了,而疫情,又是一个恰到好处的理由,它仿佛是一个磨砂的罩子,让你哄骗自己看不清世界真实的样子。

看到了这一点,我们要怎么做呢?

无常是常态,要学会与不确定性共舞。

置身在安静的校园,网络上的负面消息波澜不断,并未身临其境但更容易听信负面言论的我们,内心给自己植入的,或许还是那个因疫情停摆的各行各业,我们总有一个念头,要尽可能地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让它处于静止和确定状态,然后才可以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情,我们似乎总在等待疫情结束之后再怎样怎样。可是,社会并没有因为疫情而按下暂停键,考研没有,就业没有,毕业更没有,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正常运转,即便是相对封闭管理的状态之下,自习室、图书馆、运动场,餐厅一切如常,没有影响到我们学习与生活,可我们潜意识里却把自己的当下搁置,在等待那个确定性的到来。但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和考研大军的竞争之下,别人还在奋力奔跑,你却自动暂停,这跟自我放弃没有二般。

哲学上学过,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生命中本就没有那个一切准备就绪的节点,我们不要执着于让所有的事都确定,要学会与不确定性共舞,保持内心的稳定,屏蔽外界的嘈杂。

只有我们不消极躺平,才有可能会赢。

由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下滑是大趋势,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压力的加大。据悉,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超过1100万,同比增长80余万人,而考研压力更是不容乐观,考研人数年年刷新历史新高,这些压力我们避无可避。然而,整体的形势并不代表个人的命运,时代的尘埃能否落到个人头上,落下来的到底是幸还是不幸,还要看我们自己。比如去年,有的单位降低了专业门槛,我们的学姐们就有幸被录取;再比如有的学长加入了新兴行业的创业浪潮,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压力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同的是我们应对压力的方式,有的人在压力面前就只想消极躺平,用逃避去对抗一切,似乎还寄希望于侥幸躺赢,结果就是当时代的风向标真的指向你的时候,你根本没有任何准备,最后只能落得个两手空空。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积极躺平,积极躺平应该是一种对活法的寻找。我们可以趁这段安静的空档,去读一读哲学或者名著,去学一门语言或技能,听一听内心的声音和价值的思考,探索一下未来要走的路,以不同方式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将获取的信息转化为洞察力和批判力,去理解、去知会、去思考,让疫情期变成你的人生向内寻找的旅行期。

请停止让疫情背锅,让疫情期成为最好的增值期。

疫情已经持续三年了,因疫情而引发的问题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我们花了很多努力想要改变肉眼可见的东西,但我们却忽略了,真正解决一个问题的本质,往往是来自问题之外,可能是我们的心态和思维发挥着作用。就像疫情突发的那个长长的寒假,很多大三的同学都无心学习,无比恐慌,整个节奏都被打乱了,但是我带着学生打卡学习了100天,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再忧心疫情带来的那些自我夸大的影响,心态和学习状态逐渐变好,利用疫情期自我增值、厚积薄发,他们那一届考研率和高质量就业率较以往都要高。

现在,有的同学可能觉得相对封闭式的管理方式让他们少了一些乐趣,但这未尝不是我们潜下心来读书学习的绝佳时机。一个人要想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是,无论命运把你抛在哪一个地方,你就地展开搜索,做自己力所能及最好的事,这就是人生最好的方向。

所以,最好的方向就在我们的脚下,就是我们的当下,我们不妨把每天日程进行细分类,剃掉没意义的部分,控制好能控制的事情,鼓励自己的微小改变,慢慢地向上生长。当疫情结束的时候,我们已然是一棵参天大树,而非树边杂草,到那个时候,我们或许才会发现,自己已经不介意狂风骤雨还是风和日丽,曾经之所以无比纠结那些细枝末节,都是因为自己尚不够强大。

亲爱的同学,请不要被疫情困在原地,现在就出发吧,出发过后,最艰难的部分,就结束了。(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