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俗人的日常书写
———读池莉的《熬至滴水成珠》

期次:第21期    作者:凯  朱   查看:641

  读池莉的《熬至滴水成珠》是令人舒服的一件事。作者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平常人的位置,写的是作为一个平常人看待自己过去心境的事,笔调朴实而简单,没有一点作为文学大家矫情吊书袋或者高高在上的味道,也不是无聊的抱怨,颇有点早已看开的过来人的语调,将自己过去的点点滴滴,细细的倾诉出来,加一点饱经风霜后的客观品评,读者早已入了迷去。
  《熬至滴水成珠》包含了40篇散文,沉淀了走过不惑之年的池莉独有的人生阅历,是池莉人生经验的提炼和感悟。书中以“如是我闻”和“我闻如是”般的佛语,纪录了作为普通女人、母亲的池莉在衣食住行、相夫教女生活中的人间烟火,其中池莉对女儿的自由式教育更是体现出了作家鲜为人知的一面。第二部分记录的是作为作家的池莉的阅读和写作,对古今中外作家的个人阅读,写作状态的记录。让我们身临其境地聆听一位知识女性特有的心灵自述,在读出她的辛酸、爱恨和心灵的觉醒历程的同时,随着她一同品味善恶更迭的人情,透视变幻莫测的人生,体会“离暗出明”的那层醒悟。更重要的,去共同知悟那无法守候的人生之春。
  池莉的早期作品乃至她生命的主旋律创作是慷慨激昂的,是个性飞扬的,是爱憎分明的。这份坚定与执着来自她对自我价值观的笃信,来自她认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果敢。但是钦佩之余,总觉得她的自信中还缺少一份颜回那样的不与人争辩,只自明于心间的淡定和从容。终于,在《熬至滴水成珠》中,我们见到了她像个孩子般开诚布公地反省自己的不宽容与不豁达,甚至检讨自己曾引以为豪的 “自信与独立”。书中的池莉开始领悟人生的春,渐渐变得圆通,变得心平气和。她把“知春”放在人的范畴上,学着心存宽容。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们太容易把自己当作正确本身,当作正派本身,乃至当作美德本身。因此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嫉恶如仇。不宽容就难得安宁和平静,永远也领悟不到人生的春。”曾几何时,她的生命意识已经融入了人群中,自愿并快乐地与这个世界做一些妥协,思想中也更多汇入中国人文精神式的“社会人格”。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人文意识的悄然转变,不是遵从《圣经》中上帝说“要爱人”的劝诫,也不是受到了儒家思想“与人为善”的教化,而是首先出于一种悔。这种悔来源于一个时代强加给他们的无知和无奈,来源于她长年对自己缺少关爱的意识。直到几十年后只剩一身疲惫和挫败感时,才恨不得回过头去,做一次自己的母亲,一个意识清醒的母亲,好好端详自己,好好心疼自己。正是先有了对自身的疼惜和尊重,才有了对其它生命的发现与震撼。她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宽容:开始发现新生儿浑然天成的魅力,发现豆苗儿柔弱而又不屈的生命力,发现一切生命存在的意义。自然而然间,她涌出爱,霎那间,她开始知春、明理、懂事。于是也自然而然地学习尊重人,尊重人选择的权利,尊重人类的通约性。有道是,立文先立人。心中有了天地之气,满眼是知春后的那一种光明、敦厚与宁静的境界,举手投足间平添了一份善意的豁达与从容,文字自然也就透出几分性灵来了。